「我們都是藝家人」親子畫展溫馨登場          林永發、王萍萍、林冠廷攜手書寫藝術與生命的詩篇

「我們都是藝家人」親子畫展溫馨登場 林永發、王萍萍、林冠廷攜手書寫藝術與生命的詩篇

開幕式現場,青年藝術家林冠廷率先登台揮毫,並搭配原住民歌者的現場演唱,揮灑出內心的自由與純真,贏得觀眾熱烈掌聲。畫壇大老廖修平教授也到場共襄盛舉,並與林冠廷互贈作品,成為展覽一大亮點。

海峽 · 6 minute read

(前鋒藝文)一場融合愛與藝術的深情畫展,日前於台北市內湖區公民會館溫馨登場。《我們都是藝家人──林永發、王萍萍、林冠廷親子畫展》自即日起展出至7月23日,並於7月6日下午舉行開幕式,現場氣氛溫馨感人,誠摯邀請民眾前往共賞,一同體驗一家三口的藝術交響與生命交織。本展地點位於台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342號,展覽時間為每日08:30至17:30(週一休館)。

開幕式現場,青年藝術家林冠廷(上圖)率先登台揮毫,並搭配原住民歌者的現場演唱,揮灑出內心的自由與純真,贏得觀眾熱烈掌聲。畫壇大老廖修平教授也到場共襄盛舉,並與林冠廷互贈作品,成為展覽一大亮點。

本次聯展由當代水墨大師林永發教授攜手其夫人王萍萍老師與長子青年藝術家林冠廷共同呈現。三人透過水墨書畫、陶藝等多元媒材,展現獨立而互補的藝術語彙,彼此交織出深刻的家庭創作能量。

林冠廷自幼罹患唐氏症,然而在父母耐心陪伴及深厚藝術氛圍的薰陶下,開展出屬於自己的藝術之路。他筆觸簡練、意境深遠,作品中流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靈性與哲思,令人讚嘆。他的成就,亦象徵著家人全力支持的光輝成果。

此次展覽不僅展出三人各自的作品,更有數件共同創作,展現出家庭間創作連結的深刻情感。他們以藝術作為溝通與陪伴的橋梁,展現「教育一位特殊孩子,需要全家共同努力」的動人力量。

展場中另一大焦點,是多幅以阿美族傳統構樹樹皮為創作媒材的實驗作品。林永發教授自2024年個展中首度運用此媒材,突破傳統畫布限制,營造出立體質感與自然波紋,使畫面彷彿呼吸般鮮活,引起藝壇高度關注與好評。

林永發教授為我國水墨藝術的重要代表人物,曾任台東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文化部國立台東生活美學館館長及台東縣文化局局長。2020年退休後仍持續創作不輟,並受聘為榮譽教授,持續耕耘藝術。王萍萍老師則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長年投身教育與書法推廣。自台東女中退休後,亦持續投入書畫創作,與家人一同步入藝術殿堂。

開幕式當天嘉賓雲集,包括:前臺藝大校長 黃光男 教授;臺藝大榮譽教授 羅振賢;臺師大榮譽教授 杜忠誥;著名聲樂家呂麗莉;東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 廖慶華;版畫權威 廖修平教授;華梵大學校長 李天任;前原民會主委 孫大川;台藝大前副校長 林進忠;雲台藝術研究中心執行長 李安榮;知名藝術家吳炫三、黃淑卿、黃中泰以及多位藝術界領袖與藝術團體負責人,展現藝術社群的深厚支持。

這不僅是一場藝術展,更是一則以生命為筆、以愛為墨的感人詩篇。透過「藝家人」的視角,我們看見藝術如何在日常中醞釀出最動人的光,也見證了一位唐氏症青年如何在家庭理解與支持下綻放光芒。歡迎對藝術懷抱熱情、對特殊教育充滿關懷的朋友,一同走進這場溫柔動人的展覽,感受每一道筆觸背後所蘊藏的真摯情感與生命厚度。

《時空》——林冠廷、王萍萍 透過時鐘、畫面分割與篆隸筆法的「時空」二字,展現了一種對時間與空間流動的深刻思索。他的創作風格向來融合傳統與現代,時鐘象徵時間的流逝,畫面分割則可能暗示時間並非線性,而是多層次的交錯與並存,以及人在不同時空維度中的存在狀態。篆隸筆法的「時空」二字,呈現出書法的歷史感與文化深度,使作品在視覺上呈現出一種古今交融的氛圍

公益藝術生活